星期日, 9月 15, 2013

Circumstances, Character or Stereotype?

我們都不是彼此,即便再熟識,我們仍不完全知道彼此的思維,當然便不能輕易做假設
假設,如果我是他/她之類的那個他/她......

但如果我們都能很有誠意地,試圖站在他/她的那個立場/角色/位置/心境去思量,在自己心中探討並非常仔細地描摹清楚,對於某些事的認知,並以合理且理性的角度以較為對等的角色進行溝通,若能如此仔細思考在進行合理討論,開了那個口也較不傷人,也不傷害彼此間的聯結,此聯結我們稱作關係。

開口前先認真地想過如何將自己的想法以各種方式表達出來,以誤差最小的方式。
這是我時時警惕自己的方式,我認為誤差大小著實影響著溝通過程的氣氛及一直以來最被重視的結果,他們重視結果而過程常被忽略。我仍秉持著溝通氣氛是重要的這樣子的概念,那種既微小微妙卻為我極度重視的情緒變化,真的,真的可以在這個環節掌握他/她下一秒的反應,要賭也至少有超過五成把握,比一半更多,我想這算是好的效果。

在層層關係中是否很容易忽略人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這件事時常被控制。我說啊,是個體但也沒說是「獨立」的個體,事實上你們是忽略了他/她具有自己的獨特性,不明白在你們眼中他/她具備自己獨特性此事,你們將如何解讀其好壞,但我也不在乎你們如何看待。或許你們也不在乎,我們如何看待......

他/她是具個人思維、有想法、夢想的人,你們知道嗎?
好奇你們是否曾認真想過我丟出去的問題?我未曾得到一個說法。
你是小孩/你是大人,事實上這層層關係根本無法清楚定義,你們知道嗎?
其實你們在乎的不是character。
This is prejudice and your own opin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